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鼻息肉
时间:2020-08-28 浏览数:1451 字体:

病种知识

    鼻息肉:鼻息肉(nasalpolyps):是水肿的鼻粘膜突入鼻腔而形成的赘生物,好发于筛窦、上颌窦、中鼻甲游离缘、中鼻道内的钩突、筛泡、半月裂等处。发病率占总人口1%~4%,可单发或多发。鼻息肉复发倾向强,术后复发率可达15%~40%。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肥厚而形成的肿物。

一、病因

   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嗜酸细胞为主,可见中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浆细胞、肥大细胞。无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二、临床表现症状

     渐进性持续性鼻塞,单或双侧,

     嗅觉减退,

     多涕

     头痛

     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

    “蛙鼻”

     耳鸣、听力下降

三、体征

    鼻腔内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新生物(小者须收缩下鼻甲后方能发现),状如新鲜荔枝肉,触之柔软,不易出血,可移动,无触痛。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与中鼻甲不可分离,略硬,色稍红。

图片3.png

正常鼻腔

后鼻孔息肉需作鼻咽镜检查,常在一侧后鼻孔发现上述典型病变,多为单个。

图片6.png

鼻息肉

图片7.png

蛙鼻

四、检查

    1、鼻内镜

    2、CT

五、鉴别诊断

    1、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形似多发性鼻息肉,色灰白或淡红,表面粗糙,多发于一侧鼻腔。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并可恶变。其病理特点为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病理检查,方可鉴别。

图片8.png

 2、鼻咽纤维血管瘤:

   纤维血管瘤基底广,多在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偏于一侧,不能移动,表面可见血管、色红、触之较硬、易出血,有鼻塞、鼻出血史,多见于男性年青病人。

图片9.png

3、鼻腔恶性肿瘤:

   年龄多在40岁以上,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少量出血或血性脓涕,外鼻变形,颜面麻木,剧烈偏头痛,一侧鼻腔内发现表面不光滑的新生物。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图片10.png

 4、脑膜 –脑膨出:

    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多见于少年儿童。

    5、上颌窦后鼻孔息肉:

    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6、鼻中隔出血性息肉;

    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其他少见的颅内肿物突入鼻腔如脊索瘤、神经母细胞瘤、脑垂体瘤等。v此外,老年患者如有多次鼻息肉手术史,应注意有否恶性变的可能,尤其术中出血较多者。

    六、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疗法:

   1、初发息肉较小或鼻甲息肉样变较轻者:口服强的松30mg/日、共7天,然后用鼻可灵鼻腔喷雾,每次50~100ug,每日3~4次,可阻止息肉生长甚消失,控制复发。

   2、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口服强的松30~60mg/日,连服2周。

   3、术后:鼻腔喷入,每日两次,连用1~2月。

(二)手术:鼻内镜手术:

   1、单纯鼻息肉摘除术。用于根蒂清楚,以前无鼻息肉切除史者。在局麻下,以鼻息

肉圈套器套住息肉根蒂部,收紧后自鼻内向外用力拉出。

    2、鼻窦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息肉摘除术。主要适用于筛窦粘膜已为息肉组织所代替,有多次鼻息肉切除史者。术中充分开放筛窦,将窦内息肉完全摘除。

(三)手术适应症:

    来自中鼻甲或中鼻道、单侧或双侧的鼻腔息肉,或后鼻孔息肉。已将鼻腔大部或完全堵塞,影响鼻生理功能者,应先行手术治疗。

(四)手术禁忌症:

    心脑疾病或全身其它严重疾病,如哮喘发作期、出血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期等。

八、鼻内镜术后处理

   术后早期表现:术后当天鼻腔少许渗血,头部胀痛,眶周痛,由于鼻腔填塞导致张口呼吸。待取出鼻腔填塞物后,上述症状即可改善。通常鼻腔填塞物取出的时间为24--48小时。术后早期黏膜肿胀和渗出。在取出鼻腔填塞物后的2天,手术创面的渗血在鼻腔内凝固、干硬,形成黑色的血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