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节假日医院
护航您的耳鼻喉健康
我们身体里有很多种「Shǐ」,今天要讲的这个,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 耳屎。
很多人都喜欢挖耳屎,没事就对着耳朵左抠抠,右掏掏,享受耳挖进入耳朵的酥麻,以及挖出耳屎后仔细端详的成就感。

不得不承认,挖耳屎真的很爽!
但是!你不能因为爽,就一直挖一直爽啊。也不能耳朵里的这个玩意带「Shǐ」字,就认为这玩意必然留之无用,掏掏更健康。
其实,耳屎在医学上叫做「耵(dīng)聍(níng)」,是耳道皮肤腺体的正常分泌物与灰尘和皮屑混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不要小看这个家伙:

比如,耵聍大致分干性和湿性两种,我们黄种人干性耵聍比较多,而白人和黑人反之。
再比如耵聍虽然是排出体外的分泌物,其实有大用处:它能润滑耳道皮肤,防止耳道干燥发痒,阻止异物直接进入耳道刺激鼓膜,此外还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所以,虽然同为「Shǐ」字辈,但是耳屎显然是: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耳屎每天都分泌,万一不掏,会不会较终把耳朵堵起来?
这个担心就有点多余了。
耳屎是很注意自我修养的,它本身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会自动排出。就算不清理,它也会自己掉出来。
所以说,对于耳屎这种「Shǐ」,没事不要去掏: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类人,还是需要定期掏耳朵的。
这类人的耵聍分泌和排出出了问题,无法自己排出来,裹成一团堵在耳道里,形成「耵聍栓塞」。一旦耵聍栓塞形成,就可能会出现耳痛、耳涨、听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会诱发炎症。
这个时候需要掏,要去耳鼻喉医院进行处理。
因为栓塞的耵聍一般比较硬,自己盲目去掏很容易损伤耳道甚至鼓膜
你可能会说:
日常多掏掏耳朵,不就可以把耵聍栓塞扼杀在萌芽中,那岂不更好?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
首先,经常掏耳朵会破坏耳道皮肤正常的自然屏障,容易引起各种感染;
其次,掏耳朵可能使耳道受到刺激造成耳屎分泌过多,反而增加耵聍栓塞形成的可能;
较后,因为掏耳姿势不对体位错误,时常会发生掏耳棒折断入耳或鼓膜被刺破的情况,那就更麻烦了。

没事时不要掏耳朵,更不要用牙签、发卡、火柴棒、水笔芯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掏耳朵,觉得耳朵不舒服、怀疑耳朵有问题,第一时间去医院。
当然啦,对于广大掏耳朵爱好者,这并不是要剥夺你们享受掏耳这一人生乐趣的权利。
注意姿势,注意方法,偶尔掏掏就差不多了,掏到手不能停就麻烦了。
毕竟俗话说得好:

-凯霖只对耳鼻喉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