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湿疹
湿疹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炎,说起外耳道湿疹,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种疾病,其实外耳道湿疹常由过敏引起。那么你知道外耳道湿疹的症状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一种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类。不同人群表现各异,主要以瘙痒和脱屑为主。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多认为与变态反应相关。病变容易迁延不愈或者反复发作,不具有传染性。
概述:
▪ 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湿疹
▪ 以瘙痒和脱屑为主要表现
▪ 不容易治愈,易反复发作
▪ 避免抓挠外耳,以防止皮肤破损或感染
外耳道湿疹的类型:
根据外耳湿疹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 急性外耳湿疹:属于病程早期,多表现为外耳的剧烈瘙痒感及烧灼感,挖耳后出现黄色渗出液,凝固后会出现黄色结痂,有时还会出现分泌物流到何处就引起何处病变的情况。
▪ 亚急性外耳湿疹:多由于急性湿疹未得到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而引起。
▪ 慢性外耳湿疹:多因为急性或者亚急性外耳湿疹反复发作或者治疗无效而转变为慢性病程。
外耳道湿疹的病因:
外耳湿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暂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变态反应的关系最为密切。除此之外,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及感染性因素等也与外耳湿疹相关。
【全身因素】
变态反应因素:可引起人体出现过敏反应,常见类型包括如下几种。
▪ 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类等;
▪ 吸入物:如花粉、动物毛屑、刺激性化学物质等;
▪ 接触物:如油漆、药物、化妆品、洗涤剂等。
精神、心理、代谢障碍等因素:如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或者消化、代谢不良等可致机体自主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人体免疫力减低。
【局部因素】
▪ 不良挖耳习惯:用不洁物品挖耳或过于用力挖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感染发生。
▪ 中耳炎症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性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可引发外耳湿疹。
▪ 局部药物刺激:多由于外耳道皮肤对部分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而导致的皮炎。
【诱发因素】
高温及潮湿环境易于诱发本病。
外耳道湿疹的症状有哪些?
外耳湿疹以局部症状为主,多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常见表现以瘙痒、脱屑为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分泌物渗出、结痂等,不同类型外耳湿疹有不同的症状。
【典型症状】
▪ 急性外耳湿疹:瘙痒感明显且剧烈,多同时伴有灼热感。局部皮肤红肿伴散在的丘疹、小水泡等,破溃后可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结为淡黄色干痂,有时还会出现分泌物流到何处就引起何处病变的情况。
▪ 亚急性外耳湿疹:瘙痒感较急性外耳湿疹减轻,黄色分泌物也随之减少,但可有较多皮肤结痂及脱屑表现。
▪ 慢性外耳湿疹:多有明显的瘙痒感,皮肤因病变反复发作出现增厚、粗糙及色素沉着等表现,同时伴有明显的皮肤脱屑现象。
【伴随症状】
部分急性外耳湿疹患者在皮肤抓破后可出现继发感染,表现为疼痛感、体温升高等症状;部分严重外耳湿疹患者病变反复发作可导致中耳及鼓膜受累,引起耳鸣或听力下降等表现。
日常生活管理:
▪ 养成良好的挖耳习惯:不用不洁、尖锐物品挖耳;避免耳道内进水,洗澡或游泳后的积水需及时排出。
▪ 避免接触可引起自身过敏的物质,如食物、药物、化妆品等,做好日常防护。
▪ 发病期间避免抓挠外耳,以防止局部皮肤破损或继发感染。
特别注意事项:
急性及亚急性期避免接种牛痘疫苗。
患上外耳道湿疹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以下危害:
1、外耳道积脓:这种脓液可能是因为外耳道本身病理而改变的,也可能是因为中耳疾病变自鼓膜穿孔流出积留的脓液在外耳道里形成。
2、外耳道红肿溃烂:很多见的疾病进入外耳道疖和弥漫性外耳道炎,耳疖的症状表是局限性红肿、疼痛很明显,像胡椒的眼睛或顶部是脓点,耳疮为弥漫性红肿、溃烂、黄白色分泌物更多。
3、外耳道骨段后上壁塌陷:这常常就说明有外耳道胆脂瘤存在,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形成。
预防:
▪ 积极治疗中耳炎及其他中耳病变,避免炎症迁延累及外耳。
▪ 减少日常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敏性物质的接触。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耳部干燥及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