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
今天来了解一下耵聍栓塞。耵聍栓塞是因为外耳道的耵聍积聚过多形成团状,从而阻塞外耳道出现的症状。
什么是耵聍栓塞?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的耵聍腺可分泌黏稠液体,分泌物干燥后所形成的痂块,称为耵聍,即日常所说的“耳屎”、“耳垢”。少量的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防止灰尘及异物进入内耳道的作用,但耵聍大量聚集,结痂成团时,会造成外耳道堵塞,称为耵聍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甚至眩晕等症状。
概述:
▪ 耵聍分泌过多,阻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
▪ 可表现出耳道瘙痒、耳内闷涨、听力减退等
▪ 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将耵聍取出
▪ 栓塞耵聍取出后,预后较好,少数人会复发
耵聍栓塞的类型:
【干性耵聍】
耵聍质地较干,且多呈片状,患者下颌关节活动、或头部位置的改变时,耵聍可自行脱落排出。我国大部分人耵聍属于干性耵聍。
【油性耵聍】
耵聍质地较黏稠,且不易脱落,日久黏稠耵聍容易与外界灰尘混合堆积成快,并阻塞外耳道。
造成耵聍栓塞的原因?
耵聍栓塞的原因主要为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障碍。
【耵聍分泌过多】
异物进入、外耳道炎等,可刺激外耳道软骨部的耵聍腺分泌增加,导致耳道耵聍过多,进而形成耵聍栓塞。另外,个别人群的耵聍分泌明显多于常人,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排出障碍】
正常情况下耳道耵聍会随着咀嚼、说话等下颌关节运动脱落排出。当患者有外耳道狭窄、外耳道瘢痕、外耳道肿瘤、异物阻挡、患者耵聍脱落速度过快或下颌关节运动障碍时,这些情况会造成耵聍排出困难,进而造成耵聍栓塞。
【生理因素】
老年人肌肉松弛、下颌关节运动功能下降,这些变化会影响耵聍排出。老年男性患者外耳道外端耳毛变得粗大,阻止耵聍向外脱落。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耵聍腺逐渐萎缩,耵聍干燥不易脱落,这些更易造成耵聍阻塞。
【耵聍变质】
变质耵聍容易导致过多的耵聍不易排出。
耵聍栓塞的诱发因素:
▪ 油性耵聍;
▪ 挖耳不当将耵聍块堆入外耳道深部;
▪ 长期使用助听器、长期居住养老院。
耵聍栓塞的症状是什么?
耵聍大小、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尽相同。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临床症状,阻塞严重时则会出现耳道瘙痒、耳内闷胀感、听力减退、耳鸣等症状。
【典型症状】
▪ 耳道瘙痒、耳内闷胀感
▪ 听力有减退,耵聍遇水膨胀时患者可出现听力骤降。
▪ 耵聍压迫刺激鼓膜会导致耳鸣,患者有时会出现与脉搏一致的耳鸣症状。
▪ 患者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部剧烈疼痛或头痛,下颌活动时疼痛加重。
▪ 耵聍压迫中耳,可引起患者眩晕,严重者可伴有阵发性眼震。
▪ 儿童可出现耳漏症状,表现为耳溢液,内有蜡样黄色分泌物。
【伴随症状】
▪ 耵聍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可引发反射性咳嗽。
▪ 有文献报道,外耳道耵聍栓塞还可能会造成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
耵聍栓塞会引起的并发症:
【继发感染】
耳部进水可引起外耳道皮肤浸渍,进而可引发外耳道感染。患者出现外耳道皮肤红肿、耳部疼痛、耳部异味和难闻的耳溢液。
治疗时医生先去除耵聍、清理耳部脓液,同时可使用具有杀菌功能的滴耳剂、或抗生素滴耳治疗。病情较严重难以控制者,或伴有糖尿病者,还可在前期规律使用全身性抗生素治疗。
【外耳道及颞骨骨炎】
该并发症多见于糖尿病人群,冲洗治疗时冲洗不当可引起外耳道及颞骨的炎性反应。因此,对于患糖尿病等抵抗力低下人群,应尽量减少治疗损伤,或可考虑使用酸性制剂,以降低外耳道的PH值。
【外耳道和鼓膜外伤】
外伤多由高压冲洗或吸引器引力较大引起,外耳道可出现破损、出血、鼓膜穿孔,严重者还可出现不可恢复性听力受损及平衡功能异常。
若治疗不慎造成皮肤破溃出血,医生通常会及时用药,以预防感染。
鼓膜穿孔严重者,可在全麻下行鼓膜修复手术治疗。
耵聍栓塞的危害:
1. 听力下降: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可使听力减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若遇水膨胀,可致听力骤降,应与特发性突聋鉴别。
2. 耳闷及耳痛:耵聍栓塞后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肉芽形成等,表现为耳部疼痛或闷胀感。
3. 其他:若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引起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因刺激迷走神经耳支引起反射性咳嗽。
日常生活管理:
▪ 洗澡及游泳时,患者应防止耳内进水,以减少耳道感染。
▪ 应避免使用棉球清理外耳道,避免将耵聍推入外耳道内侧加重栓塞。
▪ 避免用挖耳勺暴力取出耵聍,以免造成外耳道及耳膜损伤。
预防耵聍栓塞的注意事项:
▪ 应注重定期检查耳道、清理脱落耵聍,以避免耵聍栓塞。
▪ 易于出现耵聍栓塞的患者应考虑定期去医院进行耵聍栓塞相关诊疗。